16
坚定信心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中共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宁 202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要求河南“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强调要“着...
15
“日本投降矣!”80年前的今天,1945年8月15日,《大公报》以震撼的特大号铅字和一个感叹号,向全国人民宣告这一重大消息。这一天,日本天皇裕仁亲自宣读的“终战诏书”录音向日本全国播放,以此形式宣布无...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多次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各地纪检监察...
15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用...
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现实需要的程度,理论作用发挥的效度取决于理论见诸实践的深度。”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之一,是党领导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
15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
13
天下之本在家,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悬于厅堂的楹联、传于后世的诫子书,既是一个个家族的精神图腾,更是社会风气的毛细血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要求广大家庭都...
12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把家风建设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反复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要求领导干部“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增强党性,重在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对党忠诚,厚植为民情怀,纯正道德品质,保持清正廉洁。”决定一个人如何的是品行,决定一名党员如何的是党性。党性...
11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连着党风政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11
强化系统观念 树立整体思维坚持由风查腐、由腐纠风双向突破 “我们在核查一名县管正职领导干部违规操办儿子婚宴问题时,通过梳理赠送礼品礼金人员名单,发现一名商人与其关系密切,可能存在利益输送。对此,综合...
11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的前途命运从来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就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发表...
11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增强党性,重在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对党忠诚,厚植为民情怀,纯正道德品质,保持清正廉洁。”涵养高尚...
08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深刻指出,“增强党性,重在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对党忠诚,厚植为民情怀,纯正道德品质,保持清正廉洁。”这为党员干部在新形势下加强党性修养、提升思想境界指...
08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出自清代陈澹然《寤言二·迁都建藩议》,强调的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处理复杂问题时要从全局出发,若斤斤于局部利益,而使全局利益受损,那么局部利益也终难保全。 自鸦片战争起,面...
06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通知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
06
“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面对党旗,举起右拳,每一位共产党员在入党时都曾进行过这样的庄严宣誓。铿锵有力的“对党忠诚”是发自内心的承诺,更是共产党...
05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进自我革命,必须固本培元、增强党性”,并鲜明指出,“增强党性,重在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对党忠诚,厚植为民情怀,纯正道德品质,保持清正廉洁”。...
01
在几千年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初心不改、志向不移”历来是众多思想家关注的热点,也是贯穿中国思想史的一个重要话题。为人处世,首先要树立远大志向,在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面前,始终坚守初心,矢志不移。 “不...
01
南宋学者罗大经有一部笔记小说《鹤林玉露》,此书中出现了“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说法。“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都不是宋代才有的说法,但在《鹤林玉露》中首度结合在一起。西汉辞赋家枚乘曾经写道“泰山之溜穿石...
400电话:400-1096-996 联系电话:0396-2814081 2221119
邮箱:hnzmdcjxx4081@126.com 地址:河南省驻马店市盘龙山路2626号 位置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河南省驻马店财经学校 豫ICP备2021005790号-1 技术支持:金盾信息科技